注册

李克强:文革结束一搞承包制农民温饱问题解决


来源:南方都市报

农民自己种田,温饱问题几年内就解决了!

核心提示:现在已是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,在今年全国政协经济、农业界别联组会上,忆及凤阳往事时说:“承包制一推开,生产队基本不管了,农民自己种田,想种什么、该种什么,自己来谋划,温饱问题几年内就解决了!”

时任大庙公社五七办负责人的纪鸿冠。韩福东摄

本文摘自:《南方都市报》2014年3月19日AA38]版,作者:韩福东 杨磊,原题为:《凤阳“逃春荒”往事》

李克强在大庙大队当了两年支书,就前往北大读书。他离开后,马建英夫妇每年仍继续逃荒,一直到“三级所有,队为基础”被“包产到组”所取代。体制的变革令他们的生活开始好转,乞讨的梦魇宣告结束。

宋广林家有一辆双轮推车,那是人民公社时期遗留的物件。他的妻子马建英经常推着它,上面载满蔬菜,去集市上卖,“村里只有我家还有这样老式的车子了”。

在集市上,马建英有时会遇到一个绰号叫“张发财”的老人,他从外地到这里———安徽凤阳县大庙镇大庙村讨饭已经有四五年了。

曾经,宋广林夫妇也是流落他乡的讨饭者。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,在冬春挨饿时节,他们背领着几岁大的孩子,前往60公里外的五河县挨户乞讨。当地人管这叫“逃春荒”。

新华网转载媒体报道,今年两会期间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政协经济、农业界别联组会上,提及“改革确实是最大的红利”时,曾回忆自己在凤阳插队和当大队支书的经历:当时他每天起得很早、睡得很晚,生产队每个人的生产任务,这个人插秧、那个人挑担子,都安排得无一遗漏。但即便如此,村里人还是吃不饱,生产队缺粮严重的时候,他甚至需要拿大队的公章,给村里的妇女儿童开“逃春荒”的证明。

李克强1976-1978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地方,正是凤阳县大庙镇大庙村(原大庙公社大庙大队),宋广林夫妇当时是大庙大队小卢生产队的社员。

征收了“过头粮”

李家秀第一次逃荒时,肚里怀着7个月的女儿。那是1976年春节过后,家里还有5岁和3岁的儿子,两个老人,实在没有东西吃了,她和丈夫商议着出去“逃春荒”。

马建英是李家秀的邻居,她成了李家秀逃荒的带路人。大庙大队有7个生产队,其中小卢生产队有二十几户人家,近200人,粮食不足的时候,也有人在附近村落乞讨,早出晚归,而真正跨县乞讨的可能只有马建英和李家秀两家了。马建英有一个舅舅在五河县农村,那里的境况比凤阳好很多,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她们的去向。

[责任编辑:唐智诚]

标签:凤阳小岗村 大队 退社风潮

凤凰历史官方微信

0
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