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

毛泽东曾想推迟发动渡江战役被邓小平坚决劝阻


来源:解放军报

接军委电报后,邓小平、陈毅立即找指挥中集团的总前委委员、三野副政委谭震林和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、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到合肥以东的瑶岗商谈,并于17日1时以总前委名义报告军委并告二野、三野:“我们一致认为,以确定养(22日)夜开始,不再推迟为好。

核心提示:接军委电报后,邓小平、陈毅立即找指挥中集团的总前委委员、三野副政委谭震林和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、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到合肥以东的瑶岗商谈,并于17日1时以总前委名义报告军委并告二野、三野:“我们一致认为,以确定养(22日)夜开始,不再推迟为好。……”

本文摘自:《解放军报》2014年6月11日第12版,作者:王辅一,原题为:《4月21日,还是4月20日?

65年前的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,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追击阶段。由第二、第三野战军全部和第四野战军两个军组成的先遣兵团及华东、中原军区部队共120万大军,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,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,在华东、中原解放区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,在南京、上海、杭州和江南中共秘密组织与游击队配合下,以木帆船为航渡在长江中、下游数百公里的宽大江面上强渡长江,突破了国民党军70万陆军和89艘舰艇、300架飞机支援组成的长江防线。这次战略性的进攻,战果辉煌:消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,占领了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,推翻了蒋介石集团22年的反动统治,攻占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,解放了杭州、南昌、武汉等名城和苏南、皖南、浙江大部、闽北、赣东北、鄂东南广大地区,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。

数十年来,不少文章、图书、报刊在讲到渡江战役时,通常都是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,渡江战役由此开始。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。

渡江作战是按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发起的,而不是按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发起的。道理很简单:一是,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全文830多个字(含标点符号),没有一句话讲到渡江作战。二是,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,它是以解放南京、上海、杭州及苏南、皖南、浙江等地区为目标的,而进军命令是讲向全国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区,包括向华南、西南、西北、绥蒙进军。这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。三是,渡江作战自4月20日晚开始,而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是4月21日发出的,进军命令尚未发出,渡江作战部队怎么遵照执行呢?因此,笔者认为把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的发布时间作为渡江作战的发起时间,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。

当时,笔者作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机要秘书,负责管理机要电报,对这段历史有很清晰的记忆:1949年4月21日7时,总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:20日20时,第七、九兵团发起了渡江作战,至今晨6时,已有28个团登上南岸,“渡江风浪平静,遇敌抵抗不强”,正“向纵深挺进中”。电报很快发到北平,毛泽东看到后自然感到十分欣慰,他几天前对渡江作战还有点担心,胜利来得如此之快,是他始料未及的。毛泽东当时正在思考趁解放军胜利渡江、国民党军定会溃败的良机,组织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构想。于是,他便立即起草了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,以自己和朱德总司令名义于当日发出,意在号令全军趁热打铁,加快向各地的作战进程。

其实,何时发起渡江战役,一直是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关注的一件大事。1949年2月11日,军委复电刘、陈、邓、粟、谭等,确定淮海战役:“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”“3月底开始渡江作战”;4月3日,军委复电总前委:同意《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》,4月15日发起“全线渡江作战”。但由于国共进行和平谈判,渡江时间后延。4月15日5时,中央军委电告总前委和二野、三野:“和平谈判决以4月20日(卯哿)为期限,……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。”16日8时,军委致电总前委和二野、三野:“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,并保证于22日(卯养)一举渡江成功。”要考虑南京方面在和平协定签字后要求给他们调整部署的时间,“我军是否可能再推迟3天,即由卯养改至卯有(25日)渡江。这种推迟是否于我军士气及渡江任务之完成上发生妨碍”,还询问“近日渡江准备情形,渡江把握程度及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全军渡江等项”。由此看出,此时毛泽东对渡江作战是很牵挂和担心的。

[责任编辑:唐智诚]

标签:宋时轮 总前委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

凤凰历史官方微信

0
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