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

知青忆:当时吃得少 但老乡家做好吃的都喊我们去


来源:人民网

12日上午,章丘朱家峪景区沐浴在淋漓的小雨中,家住省城棋盘小区的赵立武老人来到这里,将一份钢笔写的名单交给了知青之家筹委会。翟立章的弟弟翟立军是第二批到普集镇插队的知青,他拿出了一条旧毛巾,这条毛巾一面印着“济南市革命委员会赠”,一面印着“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”。

文章来自:人民网 作者:赵丽 原标题:65岁老知青献出插队花名册

本报3月12日讯(记者赵丽实习生侯银丰) 近日,本报报道了章丘市将在朱家峪景区筹建“齐鲁知青之家”,并向全国公开征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资料的消息,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。12日,史料征集启动仪式在朱家峪景区举行,40余位老知青冒着小雨赶来,将珍藏的花名册、报纸、照片等史料实物捐献出来。不少知青表示,那段青春岁月难以忘却,现在年华渐老,希望尽早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。

12日上午,章丘朱家峪景区沐浴在淋漓的小雨中,家住省城棋盘小区的赵立武老人来到这里,将一份钢笔写的名单交给了知青之家筹委会。

赵立武老人今年65岁,1968年2月,还在济南一中读书的他来到临沂册山区车辋大队。“我们是济南第一批下乡的知青。”赵立武说,他所在的知青点有36个人,年龄从15岁到23岁,当时是风华正茂的时候。

“老乡人很好,很淳朴。”1968年,印尼归侨陈玉兰下乡到了临沂,那时她14岁,正读初中二年级。赵立武也有同样的感触,当年条件非常艰苦,知青们除了种地,冬天还要治理沂河。居住的小茅草屋很低矮,进门出门得低头,门缝很宽,下雪时大片雪粒子刮到屋里。苦是很苦,但是人情淳朴,“当时都少吃的,可老乡家里做点好吃的,还把我们叫去。”

1998年是下乡30周年,赵立武和30多名知青一起回到了当年插队的乡村。而凭大家的回忆,也有了这份有100多个名字的名单。

“我们知青点36个人,有6人已经去世了。”赵立武说,眼看大家渐老,迫切地想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,齐鲁知青之家的筹建正是一个契机。

12日,来自济南的翟立章、邓立芸夫妇带着小外孙来到朱家峪,捐献了一张集体合影。邓立芸介绍说,1974年12月,自己19岁,随着上山下乡大潮来到章丘普集镇海东公社。在这里,邓立芸认识了翟立章,他们于1981年结婚。

翟立章的弟弟翟立军是第二批到普集镇插队的知青,他拿出了一条旧毛巾,这条毛巾一面印着“济南市革命委员会赠”,一面印着“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”。翟立军说这是当年下乡时发的物品,他一直保存到现在。

章丘旧军村的老支书孟庆胜老人带来了1975年春节时拍摄的照片。孟庆胜说,1973年至1977年,有二十多位知青来到村里,当时村里一些年轻人和部分知青组成了文艺宣传队,1975年春节,文艺宣传队的队员聚在一起拍了这张照片。

家住明水街道的王繁荣今年44岁,虽然自己没有下乡插队的经历,但是他保存了不少文革期间的报纸和实物资料。他说,如果需要,他会把这些史料捐给齐鲁知青之家。

[责任编辑:邹德怀]

标签:知青 1975年 王繁荣

凤凰历史官方微信

0
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
分享到: